跳蛋自慰

⑮航空宇航机器人智能装配制造团队

发布时间:2025-10-13浏览次数:213作者:来源:跳蛋自慰 供图:审核:

器人智能制造技术涉及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专业,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装配、精密加工等行业领域,是智能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等高端制造装备的核心技术,是典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技术。


【团队介绍】

团队针对我国高端航空航天装备的重大需求,聚焦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等领域长期开展科研创新研究,从机器人动力学与高精度控制、飞行器智能装配工艺与装备、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电子装备智能装配及太空制造等多个维度解决了制约我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若干技术瓶颈,研制了六大类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装备垄断,实现了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近年来团队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9项,2019年江苏省优秀专利项目奖。国防科技成果鉴定认为:总体技术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技术及装备完全自主可控。团队共有80余人,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及博士后11人(博导5人,硕导3人),在读博士生20余人,在读硕士50余人。

团队带头人田威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C类特聘教授,兼任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航天科技“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盟”委员会委员、中机生产工程学会精密装配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理事,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JMRH创新团队带头人。团队出版专著4部:《Error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Robots》、《工业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与应用》、《机器人加工系统刚度优化技术》、《飞机装配技术》。授权发明专利89项,其中20余项专利实现直接转化,软件著作权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得到了20余位国内外著名机器人与机械加工专家、院士的高度评价。团队技术在航空、航天、航发、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15家龙头企业J20Z10等多种型号研制和批产中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模式变革,经济效益超25亿元。

团队秉承着“务实创新,国家至上”的精神,怀揣着“梦想,从这里启航”的寄托,形成了以服务我国航空航天国防事业为特色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团队获校内首批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南航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等,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全国赛一等奖等。指导研究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国家级奖励。团队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在六合高新区建设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众多航空航天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成果产业化落地。团队坚信,只有始终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就一定能在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创造更多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研究方向】

机器人高精度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抑振技术;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飞行器智能装配工艺与装备;电子装备智能装配技术;静电吸附技术等。

机器人高精度补偿技术

机器人动力学抑振技术

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

电子装备智能装配技术

飞行器智能装配工艺与装备

复合材料维修技术

静电吸附技术


【团队联系方式】

邮件:缪老师 [email protected]


团队每年招收硕士生约20人,博士生约5~7人。欢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有志于从事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行业的学生加入!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